時間:2020/06/17(三)
分享者:雙連捷運公園綠地保留自救會
文字:呂子昀
本場設計工作坊由一群在地青年 #雙連捷運公園綠地保留自救會 發起,他們從自身所處的生活空間與情感連結出發,關照在地的環境問題,並用真實的行動向大家證明:每位公民都是都市的參與者、也都有權利決定城市與生活的樣貌。今年夏天的特別企劃由此展開,讓我們一同參與,認識並策畫保護綠地的行動。
「心雙連」是新未來?
「雙連綠地」是指雙連捷運站往北、淡水沿線一帶的綠色草地,沿錦西街的雙連菜市場、文昌宮,此地是日本觀光客熱愛散步的地區、學生虔誠祈福之處,也是許多在地孩子、青年、家庭甚至移工聚集的回憶之地。然而,綠地保留的發起,來自這片綠地將面臨動工與破壞。
想必大家對於「心中山」並不陌生,規畫良好的水泥坡道與文創市集配以周圍商家及百貨公司,中山站一直都是休閒觀光的指標去處;在觀光與錢流的吸引下,亦有不少里長、施正與施工單位期待「心雙連」的誕生:水泥地、噴水池、人工草皮。然而,此些工程規劃是否忽略,所謂「創生」是在地特色而非模仿抄襲,在方圓三公里內沒有一處完整大草地的擁擠城市中,心中山第二與綠地保護,哪一個才是雙連的未來?
草地無用說:那裡沒有人、只有一堆鴿子
分享者 懷瑩初始的保護行動,來自個人與綠地相伴的情感連結,又因個人科系背景,難以從生態觀點切入分析。然而,在倡議與自救會過程中,來自里長直白的意見使 懷瑩不得不細究雙連綠地內的生態:「那個草地都沒有人,只有討人厭的鴿子。」
從早中晚平日假日的計算、各類使用族群的訪談開始,懷瑩認知到「沒有人」確實是平日午間公園的樣貌,然而這僅是公園的一面;而「多數人對綠地是沒有意見的」更是訪談中得出的重要回饋,並非每個民眾都深諳其中的物種、綠地之於城市與人的學理重要性,但對民眾來說,簡單的奔跑、散步,卻不是無意義、可隨意取代的日常。
其次,雙連綠地的生物,在 懷瑩與夥伴的了解後,發覺屬於生物金字塔頂端的鳳頭蒼鷹、生長良好至北市模範等級的大花紫葳與烏臼樹,這些證據都足以顯示,雙連綠地並非只有鴿子,甚至其中的物種與生態,珍貴至極。
「草地無用說」只是缺乏觀察、缺乏悉心了解,更不能是不保留綠地的藉口。
讓綠地滋養都市孩子長大
在自救會的連結中,日新國小 如真老師帶領班上孩子到雙連綠地進行校外踏查,了解校園周圍的生態環境、從孩子活動的視角認識綠地的重要。如真老師提到,綠地的存在是給予孩子立體化的遊玩場域,在安全的空間中發展特有的互動;而在此刻帶領孩子一同參與綠地自救行動,是不小看孩子的年紀、用社區與公民的身份使其正視自身感受,面對這個社會,選擇甚麼是他期待的未來。
參與夥伴亦從罐頭遊具、共融遊戲場為出發,提及在電動、3C的成長環境中,孩子的生活已習於「被餵養」;從過去的罐頭遊具到今日的共融遊戲場,仍都是框架在一定的設施範圍中給予使用者預設的體驗。然而,綠地的開放性與多元包容,是讓生長於現代的孩童,重新開啟挖掘生命經驗、擁抱好奇心與想像力的開始。或許,當家長、孩子、高齡者、移工,不同族群能以不同方式行走於草地時,安穩舒適,才是真正的共融。
七月一號:圍籬不只是我們與草地
距離工作坊13天後的7/1,雙連綠地即將圍上圍籬、開啟工程。然而,在參與夥伴提出各自與雙連綠地的牽絆、住戶曾參與的世代變遷、細思本次事件的過程後,程序不正義、溫柔暴政等用詞逐漸浮現,包含不同立場的民意是否有管道傳達、自救會舉辦記者會時受到的質疑,甚至是雙連綠地整修與雙連市場攤販存亡的關聯性。捷運局與政府單位的溝通、調整有其政治與利益的考量,以解決問題的思維單刀直入並非全然錯誤,但回歸民主、政府的設立,作為代表人民的執政者,是否更應將眼光放至生活更好、環境更好的想像,意識到這是屬於全市民、公共空間的問題?7/1建立的工程圍籬已不只是草地本身的隔絕,更可能是公民、程序正義的破壞。
尊重土地發生的真實,好好對話
釐清事件的過程、分享與交換彼此與雙連綠地的交集後,參與者們針對僅剩13天的時間進行議題推廣的規劃。夥伴提及,此議題的價值在於在地者與土地的連結,不可落入外熱內冷的情境;亦有參與者從「菜市場」的生態提出方案,善用中高齡族群間的傳播力,讓議題發酵。最終,夥伴們選在周末下午發起「生態調查」與「故事分享」,邀請居民、綠地使用者分享自己與此地的羈絆,聚集親子一同測量樹木、觀察生物,紀錄現今雙連綠地的樣貌。
綠地為何要存在早已是行之有年的討論,或許在台灣過去以經濟導向的政策中遺忘,卻在雙連綠地上重新定位它的價值。不論是理論的支持、回憶的描述,當行走於綠地時的舒適、沁涼與感受,才是平凡而重要、極具意義的真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