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貳拾號公民會所

場次33|以繪本應用於高齡服務方案設計

時間:2022/05/25 (三)
分享者:廖珮茹|後青春繪本館 專案經理

紀錄:呂子昀/攝影:韓薏雯


在第32場的社會設計實驗室,從高齡的社會設計出發,探討高齡需要、釐清疫情下如何展開社區工作;而後夥伴們收斂至「社區記憶食譜」提案,並在這個月的社會設計實驗室中,由 珮茹展開分享,從繪本角度認識高齡服務方案的新可能。


立意良善,還需要對的工具

社會逐步邁向超高齡化,如何「防老」成為新的研究課題;然而,在閱讀作為「大腦的體操」被提出之時,人們也探問:「高齡者真的適合閱讀嗎?」試想密密麻麻的文字、有些吃重的視力,在閱讀為高齡者帶來良好助益之前已先設下重重障礙。因此,繪本作為一種圖大字少、結合文學與美學的綜合藝術媒介,成為高齡閱讀的解方,既是回應高齡族群的限制,亦帶來活化思考的功效。

分享者珮茹以繪本的互動,帶領大家認識熟齡繪本的應用方式

繪本不是因仔書,來自豐厚生命的另類詮釋

分享者 珮茹提到,繪本的三項核心元素:創意、想像、互動。或許直覺讓我們將這些詞彙連結到育兒及自身童年之中,但這些詞語本不該被限制。創意之於高齡,是視角的轉化,藉由不同的思路觀點展開對關係、生活、生命的新解讀;想像之於高齡,是生命經驗的再產出,在思考中回溯過去、在想像中眺望未來;互動之於高齡,是傾聽陪伴,以繪本展開對話,在同齡、跨齡的分享中尋找共鳴與傳承,而使人群的交集有趣而深刻。

同樣的書、不同的解讀,不同生命經驗累積出多元的感悟

繪本是靈魂的語言:用生命影響生命

繪本遠比夥伴們預設的廣泛、多元:在閱讀中創造高齡者的「腦動」機會,在團體共讀活動中設計「肢體動」的交流體驗,分享之中帶來「互動」,也在創新、藝術的活潑課程下展開對生命、生活再一次「心動」。在珮茹的分享之中,繪本不再只是單一的文學形式;熟齡繪本真正的用途,是在人群的交集之中、分享與回饋之中,用生命影響生命。


在青銀交流之前,你是否還記得自己心中的「青夥伴」?

承接跨世代交流的議題,與會夥伴 江阿姨分享自己作為「高齡族」的觀察與體悟。江阿姨的少女時代,喜歡爬山與冒險、參加過戰鬥營、娛樂與挑戰不亞於當代年輕人們;然而,走過職場、生計、家庭以後,如今她將「初心」寫於書桌之前,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江阿姨說道,儘管年輕時期沒有做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但經過生命的歷練,才養成生命的厚度與豐盛,這樣的初心反而更為珍貴。

江阿姨以自身為例,進行生命分享

江阿姨的分享給予夥伴們對「青銀交流」的新理解,或許那位「青夥伴」正在每位銀夥伴的心底深處,等待被發掘、訴說,如同江阿姨回憶起年輕時期高空跳塔的經歷,神采奕奕的說:她仍記得那場攤開手像鳥一樣飛的感覺。


回到生活:從簡單的交流開始

將視野拉回大同,不論是四月份的社區記憶食譜、本月的繪本方案,夥伴們一同思考在深度的生命交流之前,可以先做甚麼?

與會夥伴們的腦力激盪

如同在對話之前的招呼,「讓現有網絡動起來」成為短期的任務。對於高齡者,夥伴們提出「有明確框架」的主題分享,好比粽子的喜好、家常菜、飯桌上的一道湯,以具體物件讓高齡夥伴有分享的指引;而針對年輕世代,「平台轉換」與「真誠」是關鍵,將高齡者擅長使用的line資訊轉為facebook, instagram貼文,在各自熟悉的平台運作中,踏出彼此認識的第一步。



社會設計實驗室的高齡議題來到第二個月份,核心思考仍不離開傾聽、尊重與交流,期待在接下來的討論中,以更多落地方案的實踐,建立起高齡族群的社會支持網絡。


15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