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場次11|藝術展演推廣愛滋議題

Updated: Aug 9, 2022

時間:2019/04
分享者:張正學| 曾任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前秘書長

社會設計實驗室期望將社群力量集結串聯,在分享與討論的來回激盪中,展開一場沒有限制的社會創新實驗!而這次,我們聊了關於議題導向的藝術行動,且讓我們從權促會說起。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的任務與轉機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以下簡稱權促會),顧名思義是以增進愛滋感染者的權益福祉為目標而成立的組織。作為一個人權倡議單位,權促會絕大多數時刻都是站在感染者的立場和角色,向社會大眾以及政府單位發聲,因此也經常會遭遇廣大的社會群眾,對於「誰來照顧我的權益」的質疑。

活動當天,擔任該組織秘書長的阿學(編按:現職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社工員)與我們分享,權促會編組規模不大,僅僅是由六人左右所組成的非營利組織團體,秘書長同時也是一位社工員。對於一個全力在做倡導工作的組織而言,秘書長必須時時關照到組織實際運作的課題,多數時候,乃是透過學校、醫院、衛生單位的衛教宣導,並且也在衛教相關的活動展覽中擺攤,讓社會大眾了解權促會究竟在做什麼。

不過如何在這些既有的活動中做出一點改變與突破,促成不一樣的發展可能,也一直是秘書長及整個組織在思考的。而就在一次因緣際會下,2018年台北藝術節的主辦單位,主動邀請了權促會共同參與演出,意外地開展了一連串完全不一樣的經驗和收穫。

然而在正式表演之前,對於權促會而言馬上必須面臨的問題是,一群由社工、志工們所組成的素人團體究竟該演出什麼,甚至於能否勝任表演者的角色在舞台上穩健地表演,都還是未定數。不過更意外的還包括,此次演出並沒有固定的故事腳本以及角色預設,全由各受邀團體各自設計操刀。


夥伴分享以藝術展演形式推廣愛滋議題的經驗

參與台北藝術節

作為2018年台北藝術節的企劃之一,《山高流水之空中》透過邀請社會上眾多不同性質的倡議團體,讓他們站在舞台上倡導自己所要訴說的主題。觀眾們以付費進場的方式聆聽各種議題並向表演者提出各種疑問。主辦單位期望的是透過這種非典型的表演模式,串連起台上與台下的互動,使表演者與參與者共同決定表演的樣貌。

在完全開放的議題設定的條件下,權促會於是決定以較為聳動的訴求作為敲門磚,帶領大眾進入愛滋議題,翻出大家對日常生活中有關愛滋的負評報導,「愛滋感染者無套做愛免責權」的議題於焉而生。

對於一般民眾而言,第一次聽到「愛滋感染者無套做愛免責權」時或許會認為是一個自私、不負責任的主張,不過也有人會思考,愛滋感染者為何要比一般人負擔起更多的責任義務。在雙方審議的過程中,於是能夠讓社會大眾認識愛滋條例21條—所謂蓄意傳染條文,如果都先冠上了蓄意傳染的名稱,會使得大家無法去了解背後真實的面貌。

台北藝術節的經驗,讓權促會了解到只要我們願意把主題拿出來討論,想要與你討論的民眾事實上並不少,而當民眾真正參與在其中,而非只是被動地接受愛滋衛教宣導,民眾的問題也會愈來愈尖銳、愈來愈嚴格。並且,權促會也能在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了解一般民眾普遍的想法,從而搜集非同溫層的意見,進而執行更具體地遊說、立法工作。



能量的延續— 大稻埕藝術節

以愛滋感染者為中心所成立的權促會,最想要讓社會大眾知道的是什麼?當然不外乎就是愛滋感染者本身的故事以及心路歷程。這些現身說法的第一手資料,都是讓民眾去了解其真實生活的最好方式,不過要如何呈現感染者,本身就是一個很難權衡的問題。

延續著台北藝術節的能量,權促會再一次地接受了大稻埕藝術節的邀約,進行與社會大眾雙向對話的試驗。考察完大稻埕的環境,以及感染者隱私的特性後,決定結合當地不同的特色店家,在大稻埕街屋內的獨特天井空間內,讓感染者透過戴動物面具的方式登場說故事

為了讓感染者提高當面分享故事的意願,需要控管觀眾的數量,而大稻埕獨有的半開放天井空間正好提供了這樣的環境條件。有趣的是,戴動物面具的發想則意外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讓許多小朋友偕同父母親一同到天井的現場聽故事。此外,也有許多朋友是因為人生中沒有遇過感染者,因為好奇而來參與聆聽。這樣的藝術行動,確實將這個議題走出同溫層,讓更多不了解此議題的民眾,願意踏出第一步,進場聆聽。

野獸們的「愛滋教育」(圖片來源: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https://praatw.org/news/1598)

反思與展望


權促會作為一個人權團體,其所倡議的議題在日常生活中是許多民眾從未觸碰到的。藉由這兩場雙向交流的機會,權促會發展出更多與民眾互動的可能,以利更多人能夠接觸並了解權促會及感染者的處境,近一步推展更深入的權利福祉事務。

不過,上述兩場活動的舉行都是因為藝術節主辦單位的邀約而被動參與,如何能夠讓「突破同溫層」的這一類活動延續,或許是下一個階段的任務。但權促會秘書長同時也表示,過去實際上權促會常婉拒其他團體的邀約,過於自我設限而失去被看見的機會,現階段會先嘗試做點冒險,多接活動再決定實際執行的細節。

有夥伴詢問,而這些活動過去之後,是不是需要一些量化的指標來衡量活動的效果。秘書長則表示,議題導向的活動不應該以錢作為衡量活動的成敗與價值,但卻也同時不知道可以用什麼方式去衡量。或許,最好的價值,就是讓每一次的對話、每一次的活動都能在不同人的心中種下對議題關懷的種子,等待著它們發芽、成長茁壯的一天。

參與夥伴們對於議題提出各種討論

-2019年4月紀實

8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