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25(三)
分享者:陳冠蓉|藝文設計工作者、林喬茵|大同大學設計學院專案助理
七月份的社區沙龍,由冠蓉與喬茵兩位夥伴,以「社會設計中的跨領域合作」為主題進行對談。她們從各自工作中的跨領域經驗帶來分享與省思,也和其他夥伴進一步思考,社會設計實驗室接下來的跨領域社區工作如何可能。
看見認知差異
冠蓉是藝文設計工作者,兼具心理與設計的學科背景,嘗試過許多與社區合作的設計案例,先後在台北、台中與基隆等城市開展不同的設計行動。
在這些過程中,與跨領域的團隊成員合作是常態的工作模式。冠蓉也從中感受到成員之間對於「成果」、「專業表現」的期待,甚至是「社區」概念的差異。
舉例而言,與社工領域的團隊合作時,工作過程的培力可能是其他成員最看重的目標。作為設計專業的成員,冠蓉看重的策展美學,往往不一定是其他成員願意著力的面向。於是便形成了成員之間對於工作成果的期待落差。
社區工作本來就可說是跨領域的大雜燴,每個領域的人進來都可能為社區做一點事情。在想像「社區」這樣的概念時,往往也因為不同專業訓練而有所落差。練習彼此對話,抱持開放心態,才能夠將落差轉化為開拓視野、豐富意義的能量。
跨地方經驗
畢業於環境教育研究所的喬茵,分享了她在金門執行節能減碳教育工作的經驗。喬茵的團隊與金門一處國中合作,規劃了結合閩式建築的節能減碳教育。在團隊的構想中,預期這應該是一個值得邀請各科目老師加入的「跨領域」教案。從閩式建築到節能減碳教育,牽涉自然環境的脆弱性與文化歷史,對於實際生活在金門的人而言,應是切身相關的議題。
在教案的執行過程中,卻發現,並非每位老師都認為自己與這件事切身相關。這個現象必須回到金門的教育現場來理解。金門國中老師半數為外地人,流動率高。且教師數量少,多半超時教學。在這樣的條件下,對於額外教案興趣缺缺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事。
喬茵分享的不只是不同專業背景的合作經驗,更是一個跨地方的合作經驗。也提醒了我們,理解地方的現況與議題,絕對是行動之前的第一步。
與地方連結
在冠蓉與喬茵的對談分享之後,我們也收整了各自的跨領域經驗與反思,並進一步回到我們聚集在貳拾號公民會所的當下,思考社會設計實驗室的下一步應如何跨出。我們必須不斷對話、探問的問題是:來自四面八方,對於「社區」一詞有感的外來者,應該如何啟動腳步,與地方產生連結?
事實上,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完整、靜態、邊界清楚的「社區」,我們帶著各自的生命經歷、各自對於「社區」的認識與想像加入社會設計實驗室,期待能夠一起開展出有趣的議題。我們必須先回到地方的尺度上,認識地方正發生的事情、重要的議題,並找到我們何以立足的基礎。
貳拾號公民會所的空間,以及由此開展的社會網絡,會是實驗提案開展的出發點,也是我們能夠嘗試與地方連結的第一步。
從空間出發的社區實驗提案
貳拾號公民會所長期做為地方青少年聚會空間,從今年三月開始,也透過「社區專長交換」的實驗計畫,以「交換專長、輪流分享」為機制,逐漸形成了鄰里媽媽們的在地網絡,未來更有社區廚房的規劃。社區專長交換教室的初步機制訂定如下:
每次活動酌收50元材料費。分享專長者,可抵三堂課程材料費。
從三月至今,社區專長交換教室在鄰里媽媽之間連結了現有的資源與需求,形成持續擴張的社群網絡,每堂課剩餘的材料費更累積成一筆公共財,運用在專長交換教室的共同支出中,也成為空間改造的基金。
所謂的空間,不只是物理上的社區空間。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籠罩的當代社會中,貳拾號公民會所也是一種由人際網絡所撐出來的另類經濟可能的空間。這樣的經濟模式看重人際之間的連結,它沒有強制力,難以預測,在持續的協商過程中,隨時可能變形或開展出新的意義,也因此蘊藏了在地行動的多元可能性。
社會設計實驗室可以說是社區專長交換教室的延伸與擴張,期望引入更多的資源與想法,以空間為基礎,開展在地社區生活的更多可能。
永續的社區想像
社區專長交換教室的初衷是建立地方的互助網絡,活絡社會網絡,期望填補既有的支持體系照顧不到的事情。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是否能夠切實回應到最初的問題?
答案是多元而開放的。
對於參與專長交換的鄰里媽媽而言,有人可能是為了打發午後時間,有人為了結交好友,有人為了習得專長技藝。專長交換教室的運作,也是我們和鄰里媽媽認識、合作,重新定義社區、尋找問題,乃至進一步解決問題的過程。
從社區專長交換發展出的是一種有機的社群網絡。不投入過多的資源,不帶過多的預設,讓社群網絡自發性地連結、開展下去。借用「實驗」的概念,我們不知道解答、不知道哪一條是正確的路徑。但是我們在嘗試的過程中,修正過去的假設,朝向彼此皆能認同的方向前進。
相較於有時效性的公部門補助,我們更期待藉由這樣的嘗試,找到永續發展的社區經營模式。透過公有財的累積,平衡空間的營運,讓貳拾號公民會所成為自主、永續發展的社區空間。這也是社會設計實驗室未來能夠持續思考、著力的方向。
下一個場次的社區沙龍將於8/29(三)晚上舉行,由君毓與慧雯兩位夥伴,分享她們的街道觀察經驗。期望透過持續的沙龍討論,能夠更加貼近北大同區的在地議題,並進而嘗試合作與行動的方案。也歡迎對於社會設計、社區公共空間、都市議題有興趣的夥伴一起加入討論。我們八月見!
社會設計實驗室 |官方網站|https://visionuniontp.wixsite.com/socialdesign20 |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3318482330673/ |下個場次| 8/29(三)@貳拾號公民會所 19:00-19:15 報到入座 19:15-20:00 對談分享 20:00-21:15 討論(視狀況延長)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