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9/08(三)
分享者:吳思儒|社會設計實驗室 發起人
紀錄:呂子昀/攝影:簡翊真
在第29場社會設計實驗室中,由生命與物的價值抉擇出發,與會夥伴們探討「士林行道樹」一案的背景與現況。相隔不到一個月,社會設計實驗室再度開張,將藉由兩場工作坊的時間,快速凝聚共識、集結想法、修正提案,不只引起關注,更要與工程單位爭取時間。
議題關鍵:標準不明與資料未公開
本次分享者 社會設計實驗室發起人之一 吳思儒執行長首先概略說明此議題上近期的發展、發酵與民眾訴求。
「士林行道樹」的爭議在於標準不明及資料未公開。標準不明,指涉外包案從評估至判定移植、移除的過程中,是否按照北市風險評估的原則?若另有標準,其細項為何、可能存有哪些偏頗或不完善之處?其次,資料未公開則源自公開之評判書、移植移除報告書皆有缺漏,而從官方評估標準曾歷轉換,但其中的原因與差別亦未交代,甚至在此些決策後進行討論、背書的「專家」,亦未見其公開資訊。
以爭議點為基礎,與會夥伴們在分享者的帶領下,一同建構本次連署的目標與想像。
議題尺度,決定連署訴求與發酵速度
在爭議點之上,「尺度」二字——包含訴求論及的監管單位層級、要求改善的事項規模、與民眾進行倡議的議題深淺,在夥伴們進行連署訴求的細緻擬訂中,屢屢討論。
與會夥伴 友倫提到,除了召集民間組織與環保團體的意識外,應在連署中納入更高層級的政府機關,好比如何善用監察院監管公務體系的職責,使其角色得以發揮,並讓連署成為有延續性的主張;而論及改善事項的規模,與會的樹藝師提醒行動可行性與平衡點的問題,而伴隨 吳思儒執行長過往與政府案件合作的經驗,將連署訴求掌控於政府可及的範疇;最後,針對如何與民眾對話,夥伴 佳君則提出「務必讓在地民眾有感」的顧慮,已清楚明確的範疇,建立具體的認知。
在夥伴們的交錯討論後,連署表單定名為:「『暫停砍樹-給老樹一個移植的機會!』環狀線Y24-28:士林中正路行道樹砍除事件連署」。從民眾熟悉、直白的語彙展開,成為踏入議題的第一步。
暫止砍樹現況,然後呢?
遏止此刻正在消失的樹木,必定是連署需盡快發動的原因,然而暫停了現況,然後呢?在工作坊中,夥伴們針對「養護」與「再利用」進行延伸討論。針對可移植的樹木,「養護」須納入評估項目,包含移動路徑的物流安排、再種植的落點上有無明確的規劃,以及移植後的自然資源分配與管理;而對於必須遭移除的樹木,「再利用」的觀念是探究其丟棄以外的價值利用,好比教育、藝術等,發揮再利用的可能。
由現況、監管機關至後續的樹木發展,在工作坊匯集成以下五點訴求主張:
後記
本次連署將以線上連署的方法,並藉各位與會夥伴之力進行資訊的傳播,而現居士林一帶的夥伴,也以拜訪等方式聯絡地方資訊樞紐,讓保護行道樹的行動得以開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