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場次08 |台南社造鄉村行

時間:2019/01
分享者:宗翰|社規師、設計師

社會設計實驗室期望將社群力量集結串聯,在分享與討論的來回激盪中,展開一場沒有限制的社會創新實驗!而這次,我們聊了「台南社區營造與社會設計」。

因大學求學從台北去到了台南,又進到鄉村打滾兩年多的夥伴呂宗翰,在今天分享了幾個在鄉村裡做社區營造的可能切入角度與自我角色定位的反思。

在台南,宗翰分別以學生團隊、替代役、社規師、設計師的身分進到不同屬性的社區,提供生活在城市的我們,關於鄉村、關於產地的一些樣態以及想像。

在整場過程中,宗翰分享了從他大學時期、經過當兵到出社會的歷程,擁有不同身分,並且搭配不同局處的計畫,與不同的社區合作;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社區營造對於社區、地方、及這一代年輕人的意義。


胡家彩繪村-受訪者在展覽中看見自己

社區彩繪村


台南的一個社區,曾以牆壁彩繪而聞名,短期間出現了大批的觀光客,來了又走了。而這波風潮過後,對於社區、對於回到家鄉的返鄉青年,我們能夠做些甚麼。從訪談與觀察得知,彩繪村雖然短期間營造了相當熱鬧的氣氛,以及社區的初始動能,但卻容易把目光限縮在建築物的表層,導致少了能夠深入理解在地的眼光與契機。

然而,宗翰的經驗也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因為宗翰進入社區是在風潮之後,反而看到如此亮麗的彩繪,逐漸內化成居民生活的過程,漸漸地,將曾經的亮點轉換成資源。

這段期間,透過盤點得知尚有許多資源未被妥善運用,並且在公共空間上有些不足,便與居民共同打造了一個休憩場所。有趣的事情是,儘管是共同設計、共同創造並且共同施工,依然需要持續性的活動,才能夠逐步建立起使用新空間的習慣,逐漸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當中。


胡加社區-公共空間搭建(照片提供:呂宗翰)

短期進駐模式


宗翰亦與我們分享了台南獨有的制度:社區營造替代役。讓願意進入社區服務的役男,能夠有機會一展長才,而社區也能夠透過不同專業的加入而有所轉變。整體執行的方式是由政府單位與在地團體合作,共同推行,並由役男主要進行規劃與現場執行。

同一時間,在參與台南青年社規師的培訓過程,也短期與另外一個社區合作。雖然時間僅有短短幾個月,但與社區共同打造的過程中,更加深了社區既有資源與人的重要性。而此案在退場之後,初步改造的空地也持續再進化,開始加入了高齡者的運動設施、另一處花圃等等的。。

這些社區與專案皆會因應其特性而有不同的執行模式,在退場後亦會有不同發酵的效果。透過短期進駐的模式分享,我們不難發現,無論對於外部協力者或在地社區,在資源挹注的開始的時刻,便必須思考退場後的模式調整。

更重要的,我們可從中了解社區營造的本質,就是關於「人」的公共事務。要做哪些事情,才能夠創造出大家用得安心、用得開心並且持續發展的空間呢?也許是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討論,透過不斷的反饋,才有機會內化成在地的動能,且得以持續地前進。



地方創生的實踐嘗試


當社區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若發展過程是過度依靠外部組織或政府補助時,時常會面臨社區自主與自決的議題。這也與鄉村型的社區組織,難以吸引年輕的族群相關。為了挑戰此議題,以及自己是否能夠在鄉村生存,宗翰便嘗試在數百人的小村莊擔任多元就業方案的專案經理。這個專案,希望能夠透過政府的資源挹注,包含人事費用、營運輔導機制、培力機制等等,達到地方弱勢族群再就業、社區組織培力與轉型,並且有機會創造更多工作機會,讓年輕人返鄉就業的願景。

然而,在城鎮化的趨勢下,逆趨勢的操作總是困難的。這個職位是需要在達成嚴謹的關鍵指標下,仍需要兼顧公共利益、公平及維持生計的營運方式。宗翰在半年經驗後,分析自我的缺失。他認為一開始太在乎這份工作應當處理的關鍵目標,而忽略了與地方人士建立感情基礎的重要性。也許,一開始先處理與在地人的關係,就能夠更準確地評估該如何協助該社區發展的方向,可能會是社會企業、基金會、或者讓返鄉青年產生傳承意願的非營利組織。

在這段期間,以一個專案經理人的角度,同時間處理社區內的人事物以及對外行銷的過程,再次理解到「人」的重要性。更進一步地瞭解到,當人與人的相處,在面對公共事務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的樣態。

分享過後,社會設計實驗室發起人吳思儒表示,對他而言,社區營造的產生,比較像是地方權力的解放,一個逐步民主化的過程。政府透過另外一個管道,將資源給予地方上的另外一群人。在這過程當中,必然就會產生競爭、合作的關係,相互刺激並成長,對於地方上的民主化推動也有相當的幫助。在鄉村而言,也許能夠慢慢轉換寡頭政治的文化;在某些社區,也能夠看到信仰中心的廟公、社區協會理事長、總幹事與里長相互配合,一同打拼的情形。


思儒分享針對社區營造的觀點

社區營造vs. 地方創生vs. 社會設計


有參與的朋友提到,有人說,2019年是地方創生元年。何謂地方創生?與我們之前較常聽到的社區營造、社會設計又有甚麼關連與差異呢?

宗翰表示,對他而言,地方創生與社區營造大部分是重疊的,同樣在談論公共事務。而最大的差異點,就是在創業、商業這個領域的著墨。並且,地方創生是有領域上的限制的,本身須是「地方」才符合地方創生的概念。「地方」指的是非都市區域、人口外流的區域。因為存在著人口外流的問題,經長期觀察,可能有惡性循環進而導致滅村的疑慮。而都市愈發擁擠,也會造成城市中居住品質下降等等問題。這才造就了「地方創生」一詞,希望部份對於鄉村生活有興趣的人,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為自己的家鄉盡一分力。所以,地方創生會談像是關於青年返鄉、鄉村創業、發展協會轉型社會企業等等的事情,都是希望能夠創造工作機會、創業平台,讓年輕人留下來,並且挹注資源改善環境,讓人能夠待得住,住得久。

而社區營造,則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公共事務。至於為何沒有強調經濟的面向,可能與台灣當時開始發展社區營造的時空條件有關。當時的台灣經濟起飛,相當富裕,反而是民主化、對於公共事務的共識取得相對重要。時至今日,經濟發展趨緩,此面向的議題便開始顯現其重要性。社區組織的永續發展不可能都靠政府或捐款,而應該有自主的能力。


夥伴分享對於地方創生的觀點

另外有夥伴提到,也許在台灣的鄉村,與其想要新創造些甚麼,不如專注在傳承。既有的商業模式與人脈網都已經建立,如果仍然能使用,並且能夠與時俱進的話,只要做好傳承工作,地方自然就不會消滅。而地方技能也得以延續。


其實這些都會回到,我們究竟想要怎麼樣的生活?

社區,無論鄉村或城市,談的許多事情都是生活。生活上需要解決的問題,都可以是一種社會設計。有夥伴提到了關於社子島開發與韌性;有夥伴提到了社會住宅等等。這些看似艱深且專業的議題,其實都是在思考一群人的生活。我們究竟想要甚麼樣的生活,想要構築甚麼樣的社會。也許,這樣的思辯與分享,能夠彼此刺激,共同描繪出心中理想的社會。

-2019年1月紀實


11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